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成为“十四五”时期的主旋律。在深刻复杂变化的环境下,如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县域亟需破解的难题。 百强县作为县域经济的排头兵,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领航员”、县域社会治理水平提升的“探路者”、县域营商环境优化的“试验田”、区域协同发展的“加速器”。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深耕县域研究领域十余年,对县域产业发展具备较强的顶层设计和资源链接能力。中心自2016年起连续发布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成果,力求借力县域经济百强标杆,引导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年8月4日,由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2021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正式发布。研究分综合篇、百强县篇、案例篇,其中,综合篇从经济体量、产业结构、财政实力等多维度对中国县域经济进行全方位透视;百强县篇聚焦新时代百强县高质量发展新担当、新作为、新举措、新动力、新机制,全面解码2021赛迪百强县新特征、新趋势特征、新方略;案例篇从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等维度分析典型县域发展经验,以期为其他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2021年赛迪百强县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21.08 一、多维透视县域经济新发展 2016-2019年,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六大变化:从区域格局看,我国县域经济分布失衡问题持续存在,东部地区县域恒强,在经济体量、财政实力、质量效益等维度*其他区域县域;中西部地区县域逐步崛起;东北地区县域整体实力较弱。从户籍人口看,县域户籍人口数量逐年减少,但仍占我国户籍人口总数六成之多。从经济体量看,县域GDP稳定增长,但占全国GDP比重持续下降,且县域间GDP差距显著。从财政实力看,县域财政实力不断增强,但对全国财政收入贡献率有所下降。从产业结构看,县域二产主导地位渐失,三产占比稳步提升,四成省(区)县域以二产为主导,六成省(市、区)县域以三产为主导。从质量效益看,江苏省县域GDP均值高居首位,县域间两级分化严重。 二、全方位解读2021赛迪百强县 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遵循科学性、系统性、权威性及可操作、可对比的原则,从经济实力、增长潜力、富裕程度、绿色发展四大维度构建了包含24个三级指标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对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全面解析。 中国县域经济的区域发展极不平衡。百强县东部地区占65席,中部地区占22席、西部地区占10席,东北地区占3席。与2020年相比,东部地区席位减少2席,西部地区增加2席,中部及东北地区保持不变。在百强县前10名中,江苏省独占一半,并包揽前3位。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三省表现抢眼,分别占25席、18席和13席。 东部地区入榜县域数量达到65个,仍以绝对优势抢占鳌头,但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中部地区县域上榜数量维持22个,但总体看年均有所增长,上涨势头较强;东北地区趋于平稳,上榜百强县的县域数量保持3个;西部地区波动中保持增长,2021年新增2个。 2020年,百强县中GDP突破千亿级别的县域达到38个,较上年增加5个。“千亿县”中,江苏省共斩获16个席位,占比42.1%,浙江省跟随其后,获得9个席位,福建省4个席位,其余省数量均不超过3个。 与部分经济大省相比,2020年,百强县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略低于广东省和江苏省,高于浙江省和山东省,彰显出百强县强劲的经济实力与较高的发展水平;而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仅高于山东省,远低于广东省,略低于江苏省和浙江省,另一方面,百强县进出口总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低于广东省和江苏省,高于浙江省和山东省,彰显出百强县强劲的外贸能力和居民消费能力。 2020年,百强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速平均水平为3.9%,高于全国水平2.7%。与经济强省比,百强县高于江苏省、山东省,但低于广东省和浙江省。但不可忽视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对于整体县域来说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重要的力量。2020年,百强县第二产业增加值及第二产业占比都超过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和山东省;百强县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超过广东省,略低于江苏省、浙江省和山东省。 2020年,百强县人均GDP达到11.2万元,百强县人均GDP已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2020年,百强县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国分别高出25.8%、13.9%、60.3%,充分体现了百强县对于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所做出的努力与成效。2020年,百强县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城镇居民比重远高于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和山东省,表明百强县城乡人均收入相对均衡。 “十四五”时期,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六大特征趋势:一是县域经济发展定位从国际大循环“供给泵”向双循环末端“压舱石”加速转变;二是县域经济发展主体从产业配套的承载地向工业经济的主阵地加速转变;三是县域经济发展空间从城乡二元发展模式向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加速转变;四是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从孤立封闭发展向区域协同一体化发展加速转变;五是县域经济发展任务从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向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加速转变;六是县域经济发展方式从资源环境粗放消耗向可持续的绿色县域加速转变。 面对“十四五”时期的新形势新机遇,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深入实施“2345”发展方略,即构建两大体系、树立三大新县域观、激活四大动力、搭建五个平台。 构建两大体系。构建先进制造产业体系,承接中心城制造转移,培育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构建新型城乡功能体系,加快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建设一批重大城市功能平台,提升县城综合服务承载能力。 树立三大新县域观。树立新价值观,创新、绿色、人本、安全等是县域要遵循的新价值观。县域正从提供单一加工产品价值向提供创新产品、生态产品、安全产品演进。树立新发展观,在制造强国、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主导下,坚持新发展理念,强化主体功能、融入城市群都市圈成为县域发展的新方向。树立新要素观,随着人口等要素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县域人口正从生产者向消费者、从劳动力向新市民转变。 激活四大动力。创新驱动方面,县域要以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为主线,加快建设重大创新载体平台,成为新兴产业成长的加速器。营商引领方面,县域要围绕制约产业发展、重大项目、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等方面机制体制展开突破创新,打造改革试验田。数字转型方面,县域加快建设“新基建”,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协同开放方面,县域要抓住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城市群、都市圈建设等机遇,积极提升开放度,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培育发展新动能。 搭建五个平台。搭建创新公地平台,发挥政府作用,引进、培育大学创业园、产业研究院、产业创新中心、众创空间等,建设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公地。搭建园区集群平台,推动“筑巢引新凤”,实现新兴产业规模化、集群化落地发展,提升园区能级;搭建产业大脑平台,以主导产业为依托,建设本地特色的产业大脑,拓展“产业大脑”在招商引资、营商服务、要素配置等应用场景,以“产业大脑”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搭建产业金融平台,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探索产业基金运营新模式,发展园区投融资平台,构建起服务县域高质量发展的产业金融平台。搭建生态价值平台,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和“两山”理论,全面推进环境综合治理,提升生态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承担生态功能的县域,把发展重点放到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上,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
- 百强县